东坡海南》余韵悠扬:海南文艺 从“三高”出发海南文化艺术
海南要如何创作更多艺术精品,塑造海南的文化形象?朱海也给出了自己的。
舞剧艺术指导刘震为舞剧编排了几段双人舞,他说:“编舞容易编一部舞剧不易,主创团队这次赋予了舞剧丰富的内涵,富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宋朝时的汉文化等等通过舞蹈的形式交融。”
舞剧《东坡海南》在天津大剧院演出剧照。(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
朱海认为,舞剧主角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当他被贬至海南时,与海南人民建立了深厚友情,成为了此地重要的思想启蒙者。“他对海南的贡献在舞剧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通过舞剧,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文化是海南文化的母体,拥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该舞剧是对此的正面表达。另外,通过这些年的积累,海南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通过一部舞剧让全国观众看到它未来的实力。在朱海看来,舞剧在京津的成功演出说明了“天涯海角”距离国家舞台很近。
高目标、高平台、与高手过招
“这个剧一定要把握好苏东坡人物的情怀,在海南,这是一种海阔天高,是一种巨大的包容,而看看当时海南的文化已是十分鲜活。民族文化的交流是这部剧得以立足的重要原因。”该剧艺术顾问、知名电视文艺策划人、撰稿人、词作家朱海说。
舞剧《东坡海南》中苏东坡离开海南时的场景。
2016年,一群年轻舞者以舞蹈艺术徐徐展开一场时隔千年的对话。8月11日晚,舞剧《东坡海南》结束了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的全部演出。当晚,观众掌声持续不绝。
鼻箫、椰埙、调声入舞剧
海南音乐与舞蹈成就《东坡海南》
“第一就是本地特色。海南往外走是海洋文化,有海上丝等题材;向内走有山地文化就是绿色文化,还有红色娘子军这样的红色文化。海南具有各种形态的可创造的题材,是拥有各种文化的融合体。”他认为,海南文艺工作者打造文艺作品要从“三高”出发:高目标、高平台以及与高手过招。
在京津两地,超过6000人感受了这股来自海南的“清风”。《东坡海南》在京津的演出也成为两地文艺界人士热议的城中文化热点。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和天津舞协刘颖用“震撼”一词形容舞剧带给他们的惊喜。
那么“东坡海南”是如何从艺术方面突出“东坡”与“海南”的?
以“三高”标准塑造海南文化形象
经过7年的策划与筹备,2015年初,由海南省歌舞团、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海南省歌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创作演出的原创民族舞剧《东坡海南》完成创作编排。在海口首演后,《东坡海南》登上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舞台,为我省首次登国家大剧院演出舞台的艺术类作品,后前往天津交流演出。
刘震认为,《东坡海南》是一部颇有“精骨”的作品,这也是他在演出结束后给演员们频频提到的词。“‘精骨’就是有文化、有风骨,这部剧从创作到排练,都抱持着对中国文化的那份。”
从省内舞台到国家级舞台,舞剧《东坡海南》所展示的内涵又是什么?
“《东坡海南》这部舞剧的‘高目标’就是要把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打造成优秀的艺术作品,把符号性的人物与文化树立在舞台上;在创作一个作品时不能是岛屿思维,而是要从的角度来看,要具有时代思维,这是‘高平台’;另外,还要与全国高水平的团队合作,在高水平舞台上与其他优秀院团交流。”(记者尤梦瑜)
在天津演出时,舞剧作曲冯金硕特意从赶来,海口、、天津3地的演出他都看过。“海口的演出之后我根据大家的反馈做了一些修改,希望可以进一步把海南黎族地区以及东坡所生活在儋州地区的音乐特点尽可能呈现出来。”为了这部舞剧的音乐,还在美国读书的冯金硕前后来了至少5次海南,鼻箫、椰埙这些海南特有的管乐器在他看来最能体现当地特色。冯金硕用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初稿,随后又在不断地进行修改。“很多老师觉得少数民族元素有些多,而东坡生活在儋州其实还是偏汉族一些的,所以我就把与主题不相关的旋律尽可能减掉,同时加强儋州调声等元素,力求平衡好多种音乐元素。”
正如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所说的那样,原创民族舞剧《东坡海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来是东坡的不凡气节和家国情怀,二来则是特点鲜明的海南音乐与舞蹈。
去年底该舞剧初排时,联合执导之一的王思思已经怀孕8个月,不顾途遥远她往返于京琼两地。“写文章我们用文字,而对于舞剧来说,舞蹈就是语汇,所以我们要给每个人物设计、编排能够凸显人物个性的准确动作。”通过一遍遍翻阅历史资料、构思和修改,主创人员们立起了独属于这部舞剧的东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