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海南的脊梁”——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第一辑
一提起海南,仍有人持“海南边缘论”、“文化沙漠论”等等,虽然海南现当代社会文化确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根源,我们对此也毋需讳言,但是“化”对待海南历史文化或“边缘化”理解海南社会发展进程,显然会导致做为海南人,尤其海南文化人的自卑感和贫弱感,这其实是没有什么历史依据的。相反,历史告诉我们,海南的历史不仅不是“边缘化”的,它其实是处在不断“中原化”的过程中,与中国历史进程几乎是同步的,同样反映着中华文化的诸多本质(比如两大伏波将军与秦汉开疆辟土,冼夫人与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等等。此后,贬官文化对中原文化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明代海南社会形态已与内地无大异),而其固有的黎族文化、海边渔民的海洋文化(谭门港的渔民为我国争得了南海主权),下南洋带来的南洋、西洋、阿拉伯文化的混融(具体落实在骑楼等建筑风格及现代工商业文明形态上),“十万人才下海南”中国当代追求个体,等等,在中国史意义上还有开创之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此前,对海南文化的梳理,笔者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为建省年之际出版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另一为前年出版的“天涯文化丛书”。《海南历史文化大系》集中了当时海南人文社科界的精英,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海南历史文化,学术性很强;“天涯文化丛书”则学术性与通俗性并重,系统地梳理了三亚的过去和现在。而《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采取了“天涯文化丛书”的写法,研究对象却大为拓展;立意上则与《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一样高远,侧重于历代人物,却又强调了文化工程要“接地气”,具有普及性、实用性。可以说,《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集前两套丛书之所长,又在新的形势下有所提升。
值得叹惜的是,这样一种历史视野,不为海南人士所普遍拥有,即以笔者较为熟悉的艺术圈而论,他们中一部分人的目光所及,通常是这座岛屿上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顶多关注黎村苗寨的风情,却较为忽视其丰厚的人文积淀,这当然与他们的意识有关,也与此前缺少《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这样既有学术性、科学性,又有普及性、可读性的著作有关。
一个地区的文化绝不是抽象形成的,它源自生活在这一地区人们长期的坚守和传承。比如海南文化中被大家所热议的“忠直敢谏”、勇于担当的硬骨头,在本书第一辑中,笔者注意到,从李德裕大刀阔斧的举措,胡铨的“斩桧书”及几度上谏,唐胄、海瑞的直言弊政,尤其海瑞惊世骇俗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治安疏》,王弘诲福泽琼岛读书人的“奏考回琼”,以及陈序经在游走东西后执意的“全盘西化”论,等等,似乎就可以找出真理、独执已见的海南之源起、确立、传承之脉络。随着整套书的出炉,诸如海南“”文化基因、海南文化的包容等会拥有更多的历史,并得到更好的阐发。
我们这代人曾深受“反传统”之风的影响,习惯了用“”四字去评判传统文化,习惯了“不读中国书”,“只知希腊罗马,不知汉唐魏晋”,如今,这种偏颇的历史观已得到纠正,但由于学养跟不上,直接从历史文化典籍中去汲取动力和资源,还是相当有难度。《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中介桥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李德裕、胡铨、唐胄、海瑞等古代士大夫深厚的经史,对其立身行事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我们当代人确乎已离开自己的文化核心传统太久太远,似乎真有必要拣回这一传统(无论希腊还是希伯莱传统,都很重视经典传承,我们的士人本有着悠久的“经史”传统,经史又是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轴心期经验智慧的结晶,为何要贸然丢弃?)。至于海瑞的反腐举措,似乎到了今天,仍让人觉得有可资借鉴之处。而“全盘西化”的陈序经其实并非数典忘祖,母宁说他是更深沉的爱国者,在中国(当然也包括海南)经历了清朝异族陷入凋弊之后(从中也可解释为何张岳崧贵为海南科举第一人,却难有丘濬、海瑞般的建树,仅限于一职业官僚的角色。清朝时期也是海南相对的一个低谷),对东文化深有感触和研究的陈序经以不无偏激、却也振聋发聩的“全盘西化”论,冀望文明古国、凤凰涅槃,“现代化”的道,而其早年身在海南的“海南经验”也影响了他的价值取向及研究方向。他有几个判断极其精准,个人以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比如对于包括海南文化在内的西南民族文化,他如是写道:“西南是文化转入最早的地方,是新文化的来源地;西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迟的地方,是固有文化的保留所;再从另一方面看,西南的民族极为繁复,若干文化海南历史文化名人还保存着原始文化的特征,西南又可说是原始文化的博览会。”针对华侨与东南亚文化的关系,他说:“华侨不仅是中原文化海播的媒介,也是建设南方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的功臣。”而人类文化学家岑家梧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最早的源起却是海南澄迈老家充满巫术色彩的“公期”文化(他的父亲就做过,海南称为“师公”),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至今犹存,却少有学者去关注研究了。学人“之人格,之思想”以及开阔的视野,成就了一代大师,也了地方史研究可以做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先例。这一点对我们当今学术研究深有。我们与其去奢谈“为何不能产生大师”,不如从身边的历史文化研究做起,同时拥有国际级的视野和高度,这样,也许大师大著便会应运而生了!
做为一个文艺评论人,我力图知人论世,不少朋友说我的艺术家评论能写出创作背后的那个“人”来,这恐怕与我历史文化兴趣浓厚、好读历史书有关。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我尤其关注地域文化。地大物博、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大优长就是地域文化极其丰富且各自特色鲜明。在研讨有关海南地域画风的话题时,我们就:不存在于地域文化之外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本身就是由各地域文化混融构成的(诸如中原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也包括虽较后起,却也有着宝贵的海洋文化因子,混合了中原文化、南洋文化等多种文化特质的海南文化)。我们的文化研究工作者,只有把自己身边的这块土地研究深了,研究透了,才可以言更广义的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
第一辑丛书共十本,分别为《李德裕》、《胡铨》、《唐胄》、《海瑞》、《王弘诲》、《张岳崧》、《宋耀如》、《林文英》、《陈序经》、《岑家梧》,其中唐宋各一人,明代三人,清代一人,近现代四人。熟悉海南历史的人会感到,编者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取舍是比较得当的。海南历史文化进程也有高峰有低谷,相比较而言,北宋末南宋初(即以苏东坡及“五公”中的“四公”——李纲、李光、赵鼎、胡铨为代表)、明代(以丘濬、海瑞为核心人物)及近现代(宋氏家族等群英)是其三大高峰,不仅人才辈出,且海南也于这些时期分外彰显。编者也将重心落在这几个时期内,极具眼力。
当然,由于该套丛书启动时间快,写作时间短,再加上此前海南地方文化研究底子薄少,不少传主历史资料匮乏(采取思想性叙述,重历史背景描写对此有所补救),丛书也有一些瑕疵,在此不细作评论。只提及几处硬伤,期待再版时予以修正,如《王弘诲》一书中第页,“《西厢记》的作者汤显祖”,显然应为“《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海瑞》一书中第页“黄仁宇先生年采用新史学方式新作的《万历十五年》”应为“年著”(年即在国内翻译出版,轰动一时),黄仁宇先生已于年辞世,作者或将其所参考书的出版年份误作写作年份。
其二,明代海南人才辈出,世纪丘濬、邢宥等三位琼籍官员曾有一月之内同获朝廷提拔的盛事,世纪的海瑞、王弘诲、许子伟等也是大有作为,这一现象已有人触及,但尚未从经济(比如“海上丝绸之”)社会文化(比如岛上“书院”文化发达)诸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元明时期海南社会文化史总体面貌还不甚清晰。当然,随着《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陆续出版,有鉴于该时期名人辈出,丰富的历史细节肯定会对该现象做出更加详尽合理的解释。
其三,海南人文鼎盛现象。正像海南骑楼融汇了中华、西洋、南洋、东洋文化,时期由于海南处在多元文化交汇激荡的枢纽地带,其爆发的能量及成就的人才,又达到了海南历史上的一个高点。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各有大师级的代表人物涌现。由于离今日距离较近,故研究及借鉴价值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采用了传记的方式、将以数十乃至上百本的规模来全面展现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的广度、厚度和高度。众所周知,记传体是中华史学文化的精华,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给人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就是以“列传”等为主体的人物传记。中国史学作为世界上成熟最早并发育最完善、史学记述几千年不辍的宏伟体系,特别重视人(尤其历史文化名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事实上,一个文明的形象如何,最后会落实到它所成就的人身上。而近年来在“通俗讲史”著作中极受读者欢迎的比如《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就借鉴了中国古代史书“列传”的写法,以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贯串始终,从而避免了此前“通史”写作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之弊。可以说,饱含生动细节的人物传记,构成了历史的血肉。海南历史的重新构建工程,当然其主体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所以,我非常赞同于迅先生在本套丛书的序中所言:“海南文化名人,乃海南文化建设之重要基因,经济社会发展之思想资源及文化珍品也。”“梳理、研究和推介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一展海南历史文化之雄风,陈述海南历史文化的贡献,有益于海南文化自信之确立,海南形象之塑造,海南文化之创新。于海南文化软实力之提升,亦有里程碑意义”。
因此,当得到一套由海南省政协主编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之时,我很兴奋,感到这是海南人士企盼已久的一套丛书。尽管做为一个历史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我没有资格来评判这套丛书的价值,但粗粗了该丛书第一辑之后,作为一个读者,我还是得出了以下结论:这套丛书将典藏性与实用性、学术性与普及性集于一身,是近年来海南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巨大收获,一项精品工程。
在不久前举行的省美协理事扩大会议上,有鉴于我省美术界已经开始的共个“海南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我向美术界同仁推荐了《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事明,没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人文,要想完成高质量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几无可能。海南艺术界亟待补上人文历史课,而《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是很好的一套教材。
瑕不掩瑜,《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是近来年海南难得的一套好书。鲁迅曾经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就是在寻找、发掘、“海南的脊梁”,以支撑我们珍惜当下,开创未来。
其一,对比李德裕与胡铨,李德裕在海南的记载史料极少,胡铨则较为详备,除了两人在海南待的时间长短有别外,还有他因。其实众所周知,苏东坡在海南的行迹就比较可靠详尽了。宋代文史资料(尤其文人笔记类著作)较此前远为丰厚,“宋代界范围内率先进入近代化”这一史论还真不乏支持的材料。此外,以唐宋之际海南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论,宋代海南远较唐代发达,尤其南宋以后,中国重心南移,重视海外贸易,海南的重要性凸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