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的春节:风俗多样的“做”年
春节是华夏民族共同拥有的一大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为热闹、最为隆重的节日。世人都知道,过春节是中华民族以及游居于世界各国内的华夏儿女们所共有的大型喜庆活动。
大年初二赶庙会(资料图片)
三亚夜景(资料图片)
大年初一祭祀(资料图片)
神州大地上的华夏民族过春节的习俗大同小异。海南的汉、黎、苗族等过年的习俗也有所不同。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自己在已过去的一年里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期盼着来年的成就更上一层楼。在春节期间,人们努力卸下所有的心理包袱尽量放松身体,满怀轻松愉快的心情你来我往欢聚一堂,互相勉励、互相祝福,一片欢欣鼓舞喜气洋洋的景象。
几千年前,从尧帝开始,人们在忙碌了一年之后,在年终用猎物来祭祀百神,感谢他们给人们带来的丰收恩赐,并借此娱乐狂欢,腊祭时歌《腊词》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这腊祭,便是春节的源头。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在海南,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进入腊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陆续从工作的地方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过春节。春节并不仅仅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饭,在春节前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东西在春节时使用,不同的地区准备的东西,则因为习俗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汉族年俗:除夕彻夜不眠“守岁”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
“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据老人讲,三十夜,要“迎公”,家家户户在夜里十二点就要烧香祭拜祖宗,然后开始放鞭炮迎新年了,俗称“守岁”,人们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三十守夜,初一守家,初二走亲访友相互串门拜年。这是海南人过年的传统风俗。”
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吃年饭,之后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们发“压岁钱”。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初二来拜年,初三初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黎族年俗:大年初一不买东西
除夕前一天,外出的人都要回家,打扫庭院,洗晒衣服、被席、家俱,在房门、藤萝、耕牛角贴上红纸对联。年三十男人要宰猪杀鸡,妇女做糯米年糕,晚上全家团聚吃年饭,喝年酒,吃年糕。大年初一清早放过鞭炮后才外出拜年。小孩向大人拜年可获得糖果、糕粽、压岁钱。大人们整日饮酒对歌,通宵达旦。春节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才结束。
在黎族,关于过年有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鲍神,他经常在木棉花开的时候到民间活动。为了保平安,在鲍神来的时候,黎寨的人们就杀猪宰牛进行款待。在黎族,腊月时砍柴,要准备好一个月的用量,在春节期间就禁止上山砍柴了。
黎族过年离不开山兰米酒,所以家家户户早早就要酿造山兰酒。此外,黎族人和汉族人们一样,也要在年前打扫卫生,还要把外欠的债务都偿还了。
年三十的时候,黎人们要团聚,放炮竹,吃年夜饭。而糯米糕则也在年夜饭之列。关于糯米糕,也有一个传说。传说,土地公公每年都要上天向天王汇报每家的一年生活生产情况。年三十前后,黎人在拜土地公的时候就供上甜甜的糯米糕,希望土地公公吃了甜的食物之后,上天讲好话。
大年初一,黎族人在开年之际,即凌晨零时就开始放鞭炮迎新春了。与汉族地区的人们一样,黎族人也会三天不灭灯。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就要喝守户酒,并在一两个小时后向猪栏、鸡笼等地方送年糕,希望家畜来年长得好。
而果树、谷仓等地也会挂上粽叶,以期来年能有好收成。如若大年初一水缸里的水不够用了,那么在去水井、河边挑水的时候,就要将一个铜板或是槟榔放在旁边,表示自己打来的水是换来的。
大年初一不买东西是黎族的传统。而大年初三,黎族人就要送年出寨了。这一天,黎家人要放鞭炮送年出村,并将垃圾丢到路边。初三以后黎人就要上山打猎了,直到正月十三以后,黎族庆祝元宵节的活动才展开。
过去,黎族人庆祝元宵节主要是唱山歌、跳舞,在与汉族交界的地方进行花灯比赛,自家扎花灯,比赛漂亮和大小。而今,黎族人的庆祝活动则大大增加。挑水比赛,看看谁挑水快又多,表示这家的主人比较勤劳。赶牛赶猪比赛,骑着牛、赶着猪,看谁家的牛、猪先到终点。
拔河比赛、打排球、赛篮球,黎族人的节庆越来越热闹。传统体育项目“拉乌龟”十分经典。一条绳子绑在两个人的腰上,然后每个人一个方向,互相比力气。如果一个人将另一个拉走了,那么就获胜。除了这些项目之外,爬竿、爬树也成为黎族人的比赛活动,趣味活动不胜枚举。
苗族年俗:大年初三拜谒祖先坟墓
在除夕前几天,出嫁的女子也伴随其夫回娘家度新岁,直至正月初七才回夫家。除夕那天,各家都杀鸡并用糯米粉掺糖和猪肉包粽子,深夜全家团聚饮酒吃肉,至五更雄鸡报晓时,以糖粽祭过家神后才停止进食。
正月初一,全家老幼在家中团聚素食或整天不进食,直到当天太阳下山时,再以粽子祭过家神后才恢复荤食。年初二,各家开始互相拜年,青年们乘此节日聚众上山打猎。初三日仍照样上山打猎。
苗族人对春节十分看重,苗年延续的时间不尽一致,有的村寨过五天、九天,有的村寨过十三天,取单数。当时间进入腊月后就开始倾其所有办年货了。
几乎每户都喂有肥猪(称“年猪”),作为过节的肉食准备,冬腊月下旬宰杀,在这个季节里,家家户户都响起“砰!砰!”打糍粑的声音,预示着春节已临近。
跟汉族一样,苗族人三十晚上也是“守岁”不睡觉。不同的是从初一开始,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各种活动由此开始。有祈神祷富的祭祀祖先,有祈祷丰年的占岁,有联络感情的拜贺新年,有娱人娱神的各种活动等,此外尚有一系列禁忌习俗约束人们,不可冲犯神灵,以祈福分。
已出嫁的女儿春节必须回娘家拜贺,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对于新出嫁的女儿或特别讲礼信的女儿,春节期间总是根据娘家亲戚的总户数,备办礼品,一般的礼品有猪肉一块,糍粑4-6个和烧酒两瓶,双双回来一一拜达。
女儿到家后的第一餐饭将享受妈妈或嫂子在过年的晚上给她们预留的年饭,一般是留鸡腿子、大扣肉和鱼块等传统的好菜。
正月初三这天,是苗族辞祖和拜谒祖先坟墓的重要日子。每家每户携酒、肉、饭和糍粑到各位祖先的墓前,先将坟墓四周清扫干净,于墓前燃三炷香,焚化钱纸,将祭品供到墓前,然后跪在墓前磕三个头,并燃放鞭炮。
这个活动又称“拜坟”,意在给祖先“拜年”。同时,为求得神灵的保佑,家族必须派出代表到香火旺的寺庙去敬供,有的不辞辛苦一天走几十公里的路程。
苗族人规定,每逢腊月年三十黄昏时刻,长辈们必教未成年的男孩子早早预先把双手洗净,而后点燃三支香边唱诵着相应的经文边插入供奉祖宗的龛堂的香炉内让祖宗回来鉴尝,之后方可坐下来一家人共同尽情享用丰盛的年夜饭。——饭前洗手乃讲卫生之举,敬奉祖先则是教育男儿莫忘祖训之谓,一家人共同进餐即是暗喻团结友爱之寓。
苗族人还规定,大年初一当天,无论男女老幼均不得讲些粗鲁的话也不能破口骂人或打架斗殴,更不能偷盗别人的财物。否则讲粗话或骂人者会在年内遭神拧歪嘴巴,打架斗殴者出门就会碰上凶神恶煞,被恶神撞伤,偷盗别人的财物者会被治平神折断其手臂等等。——“不得讲粗鲁的话”就是教育人们遵守语言要文明礼貌,“不能破口骂人或打架斗殴”则是要人们约束自己的文明行为切戒暴力。苗族民间还有一个非常铁的条律,它规定所有的男人春节当天可以放开肚量大吃大喝,但初一晚上绝对禁止房事。
苗族的春节气氛跟汉族一样也是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苗族的春节观念中,春节和十五是联系在一起的。苗族称正月初一为“大年”,而称十五为“小年”,对十五仍十分看重。
从小年起酝酿,到破五结束,海南汉、黎、苗等民族过年其实都是为了一年辛劳后营造的一个欢乐的结尾,不仅是对一年辛劳的犒赏,还有一年辛苦后如释重负,在所营造的欢乐中嘘出一口长气的感觉。这口气嘘出,就像树木,就又添了一圈年轮。
过年其实是这样一个庄严的仪式,一年年、一代代,就在这样温馨的庄严传递中血脉相传。一年年过去了的,就不再回来,只会成为告别的怀念。人生其实就是在这样,一根根旧烛燃到了尽头,就有一根根新烛重新耀亮。(部分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