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离场19家 汽车行业创业公司"命门"在哪?
这是一个充满创业热情的时代,今年1~11月,平均每天就诞生4家创业公司;这也是一个创业不易的时代,以上同一时间段里,平均一天多的时间里就会有一家创业公司关闭。
近日,时代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2月1日,今年一共有327家创业公司关闭(包括被收购),占新创公司总量的23%。在创业公司关闭数量的行业分布统计表上,创业公司关闭最多的是金融行业,汽车交通位列第五(与教育行业并列),今年前11个月共关闭了22家,除去三家共享单车企业(享骑电单车、悟空单车和小鸣单车),今年汽车行业关闭的创业公司一共为19家。
(数据来源:时代数据、IT桔子、天眼查,制表:中国汽车报 施芸芸)
5年是个坎 资金最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只有不到80%的公司在创业的三年后还能存活下来,能存活到5年以上的企业不足7%,10年以上不足2%,在上面这张表格里也可以看到,在今年关闭的大多数创业公司中,创业时间基本上都在2015年左右,存活时间几乎都不超过5年。
除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行业洗牌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缺钱”恐怕是导致这些创业公司没能挺下来的最主要原因。除了Roadstar.ai融资金额近9亿元、十一平米车养护和壹壹租车的融资金额分别为2100万元和1000万元以外,其余的创业公司融资金额均在百万元级别,更有9家公司“至死”也未能获得投资。
“资金短缺,是创业公司们在今年面对的首要问题,投资者对于创业公司的投资热情明显下降。”时代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前11个月关闭的327家创业公司里,有55%的公司直到关闭的最后一刻都没获得投资。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创业项目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或者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则反映了目前金融环境导致投资人资金同样紧张,投资时候更趋谨慎。
前不久公布的《创业企业调查(二期)报告》指出,“资金约束”是创业企业面临的制约创业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三点建议:
首先,通过完善创业企业信用体系制度,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其次,建立健全创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引导带动作用,扩大创业企业的信贷规模;
第三,强化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推动金融业产品和服务创新,聚焦创业企业等薄弱市场群体。
容易进也容易“倒” 自我造血是关键
汽车后市场由于投入成本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创业公司的青睐,但在今年关闭的19家汽车创业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创业公司选择从汽车维修、保养、二手车以及金融领域切入,类似于十一平米车养护这样的企业,虽然获得了较高金额的投资,但最终却仍然未能存活下来。这充分说明,汽车后市场主打商业模式创新,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由此导致生存门槛升高。
以米线用车为例,这是一家主打境外接送机和包车服务的创业公司,上线之初毛利率一度超过30%。但由于门槛不高,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这一领域。“2015年5月份之后,恶性竞争就开始了,我们的毛利率一直下降,直到为负。”米线用车的创始人谢中无奈表示,当时行业每笔接送机的订单都会补贴,米线用车也曾经达到了每笔补贴十几块钱的程度,但一开始提高毛利率,订单量就下降得厉害。于是进入了一个死循环——烧钱补贴,流量来了,但毛利率下降;一旦停止补贴,流量消失,更遑论收益。
“多数后市场创业公司因为资金不足而难以为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自身的盈利能力堪忧。”一位汽车行业投资人毫不客气地指出,许多乘车、出行和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似乎都没有可行的、能够产生利润的模式。这样一来,到某个节点,资本的供应就会枯竭。
“资本对于一个产业的支持最长不超过7年,平均时间为4~5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直言,资本市场的浮力是变化的,在产业和企业起步初期,大量的资金涌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但此后会慢慢减少,很难形成持续的资金支持。
汽车行业是开放的、包容的,但与此同时,竞争是公平的,更是残酷的。投资人建议,创业公司要着力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尽快提升自己的“造血”能力,而不只是一味地“烧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