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50条发布:上海不再“陪跑”
8月30日上午,上海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
这份报表发布的所有举措,被各种媒体,业内人士都表示成是几年来最大的一次举措,中间集结了人才、税收、住房等各种建设文化。
临港50条意味着,上海将不再“陪跑”,人口的流动将会再次增大。也让上海不再成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城市。
1、赋予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新片区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
2、对新片区内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时加3分;
3、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
5、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新片区提供服务,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
6、定向微调新片区住房限购政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普通商品房一套;缩短非本市户籍人才在新片区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障金的年限,将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
7、符合购房条件、在新片区稳定就业且稳定居住的常住人口,可在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实施限价商品房政策;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建成后10年内作为公租房使用,10年后可作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转让。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降低落户门槛、给予个税优惠,甚至不惜“放松住宅限购”,上海在“人才争夺战”中可谓“下了血本”。
过去几年,上海听从老大哥北京的安排,全民落实了人口缩紧政策,限制了人才增长,导致各种的流逝,还让各种企业迁里上海,终于缓解了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
结果就是上海的经济增长也从2017年的增速6.9%,下滑到了2018年的6.6%,直至2019年上半年的5.9%。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成功低于了我国平均水平的增持,甚至相比以往成为了负增长。
很显然,上海经济增长的失速,跟限制人口增长有密切关系(此外就是产业相对老化)。上海本来就是中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户籍人口生育本来就低,又比较严格地限制外来人口流入,其结果可想而知。
中心城市之所以成为中心城市,就是因为有巨大的“抽血能力”。抽什么“血”?不外乎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物质等。
上海其实没有必要“陪跑”,上海市内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很多,比如这次给了重大利好的“临港新片区”就没有什么人气,不增加三五百万人口是发展不起来的。
今天颁布的“临港50条”就是一个重要开端,虽然还比较矜持,仍然限定在“抢人才”,而不是“抢人口”上,但毕竟实现了“大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