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要交21份材料?人民日报:帮把手,别乱伸手
推进复工复产,不仅是对政府部门应急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比拼。这个时候能出实招、办实事,就能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留下更多“树苗”,埋下更多“种子”。
最近有两则新闻在社会上引发热议。
一则是某地企业想复工,需要提交15个表格、2份承诺书等共计21份材料,还要盖章备案。另一则是某地为了帮企业复工,政府部门出钱包机、包车、包高铁接回外地务工人员,不仅资助吃住、送口罩,还发生活补贴。
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招人、复工原本是企业自己的事,但今年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原有经济运行秩序造成短期冲击。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就必须众人拾柴、抱团取暖,特别是需要政府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
保障要素流动,“有形的手”不能缺位。我国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往往离得较远,有的甚至相隔几千公里。受疫情防控影响,有些地方封闭管理,一些务工人员别说赶火车、搭飞机,出村可能都有困难。卫生检疫环节增加、交通运输班次调整都是不得不设的“非常之举”。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伸出援手,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作战,能帮助员工尽快返岗,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复工愿望。
缓解经营压力,“有形的手”也须积极作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业门类,这也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分工细、环节多。疫情只要影响一家企业,往往可能波及整个产业链、资金链。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针对疫情对企业影响所做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企业最大困难为成本压力增大,60.7%的企业表示亟须“争取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扶持”。援企政策晚一天落实,不仅原本经营佳、有前景的企业可能因疫情而“生病”,其上下游企业也可能受影响。将免租金、减税额、降社保、不断贷等好政策尽快细化、落实,变为有温度、能操作的好招,才能让企业渡过难关。
“帮把手”不是“乱伸手”。在复工复产中,个别地方以防疫需要为名,要求企业多盖章、多填表、缴保证金,将政府需承担的部分疫情防控责任转嫁给企业,这违背了“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协助企业复工复产是民生大事,也直接关系地方发展。给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复工复产条件,与其说是帮忙,不如说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应尽之责,责无旁贷。
实心实意“帮把手”,也是为了地方长远发展“留后手”。应对疫情影响,不仅是对地方政府部门应急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比拼。眼下,各地既遭遇疫情防控挑战,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可谓双线作战。如果说前一条战线的主力军是医护人员,那么后一条战线的主力军就是企业。都说患难见真情,这个时候能出实招、办实事,就能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留下更多“树苗”,埋下更多“种子”。种子多了,树苗强了,又何愁孕育不出硕果累累的林海?
疫情影响是短暂的,优化营商环境是无止境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已行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好消息正从基层传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春暖花会开!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