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疑似布鲁氏菌病感染通报:65人呈阳性
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消息,1月28-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4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接到报告后,兰州兽医研究所立即派人陪同学生前往医院诊治,同时成立调查小组,关闭相关实验室并开展调查。截至目前,共检测263人份,经甘肃省疾控中心确认呈现血清学阳性65人。血清学阳性人员中个别人员自感有身体不适现象,其余人员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事件发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派工作组赴兰州指导和督促兰州兽医研究所做好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控中心、甘肃省疾控中心、甘肃省兽医局、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兰州市疾控中心、城关区和七里河区疾控中心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组、治疗专家组,到兰州兽医研究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调诊断治疗。目前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治疗人员。
在首例阳性发生后,组织学生进行诊治。阳性报告数量增加后,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和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及疾控中心的协调下,邀请相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治疗方案,确定诊治医院,并开辟绿色救治通道,对学生进行检查、诊治。收到报告后,封闭相关实验室、实验动物、动物舍,配合流行病学调查组调查40多人,配合调查组对动物房饲养实验动物实验室进行了取样,对阳性人员用餐餐厅、研究所周边饭馆进行调查。
目前,具体的疫源调查工作正在进行。
据卫计委网站此前公布,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布鲁氏菌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