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旅游

证券监管“智能+科技”化用未雨绸缪代替亡羊补牢

  股市建言

  监管的智能化和科技化是大势所趋,将彻底改变原有的监管理念,将监管前移,在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效用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

  今年9月,证监会系统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12个方面重点任务。近日,媒体记者走进上交所技术公司及科创板审核中心,近距离感受上交所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交所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功能强、性能优、安全可靠、自主掌控的世界一流交易系统,实现用技术对监管、服务和内部管理等各类业务的引领。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波云诡谲的市场现状。

  首先,金融业发展让跨界经营成为常态,但目前国内依然施行分业监管,同一复杂的业务可能涉及期货、股票等多个不同种类的投资标的,需要多个不同机构进行监管,由于不同机构的监管强度和角度存在明显差异,很容易滋生监管空白。

  其次,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和相关产品的推陈出新导致传统监管难以跟上步伐,从而存在监管滞后现象。传统监管依然基于行业规则和现场检查,监管人员中从业人员较少,与金融机构合作不足,会导致监管难以识别隐蔽性越来越高的违规行为。

  此外,目前国内监管策略依然以人为主,监管缺乏弹性与灵活性,经常是在出现风险后才进行补救和惩戒,即使能完成“亡羊补牢”的任务,但依然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国内现在采用的严厉的惩罚措施,属于典型的事后监管模式,以此来倒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但实际上,这些惩罚手段难以弥补这些违规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让投资者遭受二次伤害。

  近几年,上交所一直致力于智能化监管、科技化监管的建设,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智能化监管的推进,有助于建立一体化监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监管的协同作用。在上交所设立的几个中期目标及具体任务中,一体化监管平台也在其中。推动行业数据共享,综合利用舆论检测、异常交易监测等手段,集合众多监管机构形成合力,提高监管全景看穿能力,关联方交易挖掘能力等,减少职能重叠和空缺导致的监管失位。

  在给监管模式赋予“科技”基因的同时,还能有效突破传统监管的服务瓶颈。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上交所设立了“公司快览”、“风险扫描”和“财报审核”三大模块,从公司基本面、外界关联到内部治理结构、发行产品风险,再到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都将处于有关部门“科技之眼”的监管之下,解决了监管滞后、识别能力较低的问题。

  此外,智能化监管最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将监管前移,由传统的事后惩戒转变为事前识别,可有效避免给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投资者画像,从账户信息、持仓偏好、历史事件等多个维度建立案例库和特征库,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拆账户交易行为,挖掘疑似案例,将“智能”和“科技”相结合,有助于监管机构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了然于胸,甚至可以进行预测,在违规行为造成破坏前就将其识别,并扼杀于摇篮中。

  金融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其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只有将类似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不断地应用于监管领域,才能把这个“好动的老虎”关在笼子里。为传统监管赋予智能化和科技化手段,是很多发达金融市场都在探索的事情,例如,德国金融监管普遍应用的区块链技术、新加坡搭建的“智慧金融中心”和FTIG等,值得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借鉴。

  综上所述,监管的智能化和科技化是大势所趋,将彻底改变原有的监管理念,将监管前移,由传统的“亡羊补牢”转变为“未雨绸缪”,在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效用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

  □盘和林(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