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中汲取教训
编者语:近期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定为2017年经济工作四项重要任务之一,本届执政者亦首次确认要“房地产泡沫”。业界常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作为房地产的借镜。泡沫的破灭曾对日本的开发商、家庭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加之应对政策失当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日本一度陷入“失落的十年”。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反思日本房地产泡沫之,对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编者语:近期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定为2017年经济工作四项重要任务之一,本届执政者亦首次确认要“房地产泡沫”。业界常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作为房地产的借镜。泡沫的破灭曾对日本的开发商、家庭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加之应对政策失当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日本一度陷入“失落的十年”。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反思日本房地产泡沫之,对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
近期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定为2017年经济工作四项重要任务之一,本届执政者亦首次确认要“房地产泡沫”。业界常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作为房地产的借镜。泡沫的破灭曾对日本的开发商、家庭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加之应对政策失当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日本一度陷入“失落的十年”。
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反思日本房地产泡沫之,对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日式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化接近尾声,以及人口总量、结构的变化,难以为房地产需求继续提供实质性支撑。
从城市化方面来考虑,日本城市人口早在1960年就已超过总人口的60%,到80年代末期泡沫破灭前,城市化高达80%,已接近尾声。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1975年提出的理论,城市人口占比在70%以后属于后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这直接导致日本房地产缺乏强有力的需求支撑。所以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很长的时期,由于需求增长有限,经济长期低迷。
从人口结构来看,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到泡沫破灭前已非常突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日本在1970年老年人口已达到7.07%,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社会中年轻人比例在减少。而年轻人是日本社会主要的工资收入者和购房需求团体,所以在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的情况下,真正有购房需求的年龄阶层又不断萎缩,双重因素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其二,货币政策从松到紧,使得企业借款成本上升,打击了企业借款炒房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企业抵押资产价值日益缩水,也使日本的银行不愿放贷给企业。这不但打击了企业借款炒房的热情,也造成企业正常经营借款的通道因银行惜贷而被封死,导致大批企业倒闭。
资本市场方面,由于企业资产的缩水,其股票价格大跌,使得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下降,投资者纷纷抛售企业股票,企业试图增发新股进行融资的通道也被打断。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打击,使得企业没有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对土地的需求大幅萎缩。而土地的供给却在短期内猛增,供需瞬间发生逆转,直接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首先是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作用极为有限。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符合通货紧缩条件下货币政策的需要。但日本当时的情况正好处于“凯因斯陷阱”,即当市场利率变得很低时,人们宁愿持币在手也不愿投资,此时即使利率再降也不能刺激投资,因此货币政策趋于无效。
而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理论,在此期间,日本频繁变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1995年以前,日本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市场上的货币量。从1996年开始,央行又转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量,用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基准。到了2001年,央行再次使用再贴现率来调控流动性。央行不断变化的调控工具及货币政策,实际上并未使日本经济有所好转,可以说总体上货币政策对当时经济的刺激作用十分微弱。
银行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无论对商业银行本身,还是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都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同时也应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