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楼市

现代快报多数字报刊平台

  近日,一份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上流传。文件中,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中小学的地方课程教材进行修改,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近日,一份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上流传。文件中,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中小学的地方课程教材进行修改,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八年抗战”作为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代称,已经沿用多年,为何现在作出修改?现代快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权威史家,在他们看来,此举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不仅适应了史学研究的新情况,而且有利于青少年一代完整认识我们的抗战历史。当然,这一修改也将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在《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记者育部获悉,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教材修改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战”则要从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其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轨,九一八事变算起。

  抗日战争的起点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还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京大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孙宅巍回忆,199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60周年纪念日,他到沈阳去参加研讨会。会上,东北的抗战史研究专家就提出,抗战应该从1931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如果不这样看问题的话,那就隔断了整个抗战史,对东北的抗联战士也不公平。

  “我当时觉得东北学者的看法很有道理。”在孙宅巍的印象中,上个世纪90年代初,抗战14年的说法并不是主流声音。

  在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看来,“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曾出现过,东北书店上世纪50年代就曾出版过《十四年抗战史》。

  经盛鸿认为,此次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意味着从国家层面承认了这一概念,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全面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曾是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华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在与其他学者合作编著《中国史纲》的时候,就分工撰写了抗日战争的部分。

  近代以来,中国和日本之间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果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辉煌胜利而结束。

  毫无疑问,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扩大进攻中国内地的开始,也是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政党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起点。但是作为一场大规模的中日战争,张宪文说,它的起点应该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并且经历了14年的战争过程。“我们应该将1931年开始的中日战争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加以研究。”

  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地策划侵略中国的新。1927年六七月间,日本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了“东方会议”,讨论并确定了新的对华政策,即所谓“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九一八事变就是这一政策演进发展的必然结果。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不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步骤、范围、手法如何变换,它始终遵循和田中内阁所制定的中国征服世界的“政策”,并且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自1931年至1937年,虽然战争时而停止时而继续,但是日本中国的政策并未放弃,日本侵略军并没有撤离中国领土,而是一步步向华北地区扩张。这时日本与中国进行的各种谈判和在华北地区策动的分离运动,都是以其武装力量为后盾的。

  在张宪文看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日本侵略的武装斗争。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曲折的。由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则由对日不抵抗到抵抗、由消灭到接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现共同抗战。“这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逐步实现的。”

  2015年的九三阅兵,习在讲线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大地。”

  1945年4月,七大上,作了著名的《论联合》的报告。报告中虽然也有“八年”、“八年来”的说法,但明确说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1949年,中央给东北局所发的电文,再次肯定了东北抗联从1931年起即进行的抗日斗争:“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

  九三阅兵当天,在阅兵队伍中,“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从前走过。电视里的画外音是:“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创建最早的抗日武装。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他们14年周旋苦战,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永垂史册。”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说,他早在20年前就为是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的争论发表过论文,“当时我的观点就是十四年。”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线,开始重视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是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东北学者首先站出来重提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一经提出,并没有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当时有很多学者反对,“教科书里写的是八年抗战,抗战歌曲唱的也是八年抗战,八年抗战已经成为了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代称,怎能轻易更改?”

  随着对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史料开始前六年与后八年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出动数万关东军,发动沈阳事变,接着向全东北广大地区出兵,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华战争不断蔓延、扩大。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发动了淞沪战争,激烈战争持续数月;此后又先后发动榆关战争、热河战争、长城各口战争与察北之战;1935年1月察东之战;1936年下半年发生绥远之战。

  从1931年9月日本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开始,在经盛鸿看来,一直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这都是第二次侵华战争的继续与扩大,侵略战半的性质并没有变化。

  与此同时,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与武装的神圣抗战就开始了。驻防辽宁、、等地的部分东北军官兵,面对日军进攻,蒋介石的“绝对不抵抗”命令,奋起抗击,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其中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是中队第一次有组织的规模较大的抗击日本侵略的重大战役。

  在东北,广大的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建立了多支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在白山黑水间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游击战争,到1932年发展到30万人。1933年,东北各地先后建立了十余支由中国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这些部队发展成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共编成10个军,1个师,总兵力达2万余人,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等著名的抗日英雄,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了关东军与“满洲国”对东北的殖民。在经盛鸿看来,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春的长城抗战,是军队在卢沟桥事变前动员兵力最多、作战规模最大的一次抗日自卫战争。中队调动了近40个师的兵力,抗击日军12个师团又2个旅团的部分空军以及伪满军5万余人。

  1933年长城抗战发生后,中下野的将领冯玉祥、方振武联络旧部,与中国合作,发起与组织成立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全军约10万之众。

  1936年秋的绥远抗战,以傅作义为首的第三十五军等部,在南京国民的支持下和阎锡山晋军的直接援助下,出动4个步兵旅和2个骑兵师,先后发起红格尔图之战、百灵庙战役和锡拉木楞庙之战,三战三捷,给予日本关东军下的伪蒙军李守信部和王英部以性打击。绥远抗战取得了空前大捷,揭开了中国全面对日抗战的帷幕,被誉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使得国民确定了联共抗日的方针,为全国全民抗战奠定了基础。“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迅速决定开展全面抗战,这是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六年抗战分不开的,是这六年抗战的继续与发展。”

  抗日战争前六年和后八年是什么样的关系?经盛鸿说,这两个阶段是密不可分的。日本侵华的这十四年没有中断过,中国人民的也没有中断过。整个抗日战争, 1931年到1937年,可以说是局部抗战,1937年到1945年是全面抗战,这是两个大的阶段。同时,抗战的前六年和后八年之间也有不同之处,从抗战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对抗战的态度上,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不支持对日本的抵抗,认为可以谈判,七七事变之后对日本的态度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接着部署部队,有计划地抗战。“至今都认为是八年抗战,在这个问题上学者的研究是相对滞后的。”

  事实上,这次教育部下文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树立“十四年抗战史”的概念,酝酿已久。

  孙宅巍说:“日本左翼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将这场侵华战争称为‘十五年战争’,其起始与终结的时间与我们今天的认识是一致的。这说明,十四年抗战的提法与认识,有国际社会认同的基础。”

  几乎在同一时间,上个世纪80年代,抗战史的研究就成为了国家的重点社科科研项目,并且在学术界有了抗战是8年还是14年的争论。为什么要经过数十年才修改呢?

  在经盛鸿看来,这是因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线,同时又总结了的经验教训,虽然鼓励学者学术研究和争论,但并不轻易下结论。三十多年来,随着搜集到的历史资料越来越多,对抗日战争的认识逐渐加深。“我们现在看问题的角度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深化了,现在学术界对于到底是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的争议越来越少,这时候,由教育部提出修改教材,其实是水到渠成的。”而这一改动,不仅是落实近年来抗战研究的举动,更是给予这段抗战史以确定的承认与尊重。

  对于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学的教科书改八年抗战为十四年抗战的做法,孙宅巍常赞成的。“2000年以后,我的学术观点就已经改变过来。”在他看来,中国进行长征的根基就是要北上抗日,并且事实上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向中华民族展示了中国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历史的真实反映,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要有勇气把过去不完整的看法改变过来,还原真实的历史。”

  为什么先科书开始改变?众所周知,日本右翼教科书,这足以看出教育的重要作用。“教科书,对青少年一代,总结过去的历史,凸显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所用,以及宣传抗日和爱国主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科书的修改既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孙宅巍发现过对于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很多中小学生,甚至包括大学生,都有疑问。“经常有学生来问我,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为什么日本能屯放部队在城郊?对于学生们的困惑,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完整的战争过程。日本侵华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卢沟桥事变是其侵华战争的延续,如果从1931年发生在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开始讲起,对于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孙宅巍说。

  而另一方面,就当前的国际形势而言,日本越来越地否定日本侵华史,否定南京大历史,甚至把侵略说成是解放亚洲。“对于这种事实的说法我们要用事实来反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日本有步骤、有计划的侵略全过程揭露出来。”

  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大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