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楼市

和父辈相比我们很知足了”——记临海籍新疆军垦二代王波、王新萍兄妹

  “在茫茫的戈壁荒漠,走来一群拓荒者兵团的拓荒者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你们的时代精神;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是你们坚定的革命信念;沿着前辈屯垦戍边的足迹,我们将在绿洲上再创新佳绩!”

  每当听到像这样赞美兵团人的诗歌时,扎根团场、肩挑使命的临海桃渚籍军垦二代王波、王新萍兄妹心中充满了自豪,他们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在近日的新疆采访之旅中,虽然与王波、王新萍兄妹只一个多小时的短暂交流,但是他们的乐观、热情、奉献和守望,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哥哥王波:

  “做好学校工作,是最幸福的事”

  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无私,一种奉献,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沉甸甸的责任。

  1991年,王波从新疆建筑财会学校毕业。怀揣教师梦想的他,于1994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份职业,成为兵团农一师十四团胡杨中学一名数学教师。

  为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团场学生的实际,王波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交流、调查、谈心等途径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和习惯,摸清了他们的各方面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他还每天提前进课堂,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等动态情况。

  在掌握了学生情况后,王波才开始潜心钻研教材,进行充分备课,真正做到了堂堂有准备,课课备详案,节节增活力,时时创亮点,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轻松学好数学。

  王波还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多次免费为学生补课,多次深入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还帮贫困学生出主意、想办法、为他们捐钱捐物,走进他们的生活空间,送去任课教师的爱心。

  由于教学有方,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放到他的班级。

  2010年,全疆竞聘校长,王波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教学业绩,走上了校长的岗位,成为全兵团唯一一个直接从普通老师提拔为校长的人。

  走上校长岗位的王波,第一站到的是兵团农十四师二二四团中学。该中学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制度管理还很不完善。通过分析研究,王波认为要提升改变学校的现状,首先应该抓校园文化建设,而落实好学校的工作,做到政令畅通,则必须抓好制度建设,只有规范管理,才能产生实效。他通过调查走访,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必须发动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利用集体智慧,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行。

  为此,王波利用发通知征集、组织全体教职工投票表决、遴选入围、校委会通过、校办公示、形成决议的模式,先后完成了学校制度汇编、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培训以及考核等相关制度文件的制定工作。

  与此同时,王波积极组织学校均衡发展工作,通过钻研政策、具体分工、签订责任书、规范办学行为、签订从教承诺书、上报均衡发展月报表、自查、检查督促、整改等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有序推进。他十分关心年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还经常进班听课,为年轻教师提意见,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业务提升。

  为确保师生安全,王波还为学校增设了安全防护网,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他还走访当地企业家为学校捐资助学,在他的努力之下,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二四团的红枣地较多,为了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红枣丰收时,王波带领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帮助枣农捡红枣,自己也亲自参与劳动,既减轻了枣农的负担,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王波刚到二二四团中学任职时,中学的及格率仅为25%,小学也只有40%。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学及格率提高至93%,小学则达到了100%,学生数量也由1200人增加到1500人。

  2014年,王波调回胡杨中学。在王波的带领下,作为农村薄弱学校的胡杨中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成绩在阿拉尔各校中的排名,2014年列第8名,2015年升至第5名,到2016年,已经列全市第1名。

  现在,王波还担任了农一师养成教育工作室领衔人。在胡杨中学采访时,记者看到,学校虽然小,但是很有秩序,很讲规矩。在该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行走时,单人靠右,双人前后,三人成行,养成教育已经内化为行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

  在工作之余,王波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兵团教育网上发表。2016年5月,经过面试,王波参加了为期2年的兵团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由于业绩突出,王波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组织上将自己安排在薄弱学校,这是一种机遇,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王波告诉记者,“做好学校的工作,是最幸福的事。”

  妹妹王新萍:

  “要做好生意,就要先学会做人”

  相对哥哥而言,妹妹王新萍比较健谈。因为曾回老家桃渚南门坑村生活过10年,王新萍能讲一口流利的家乡线年,在新疆中专毕业后的王新萍萌发了回老家的念头。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当年,王新萍来到了桃渚镇,在南门坑村和龙头村小学代课,教了6年书。由于户口在新疆,王新萍的代课教师身份一直无法转正。

  后来,桃渚镇招聘播音员,王新萍因从小在新疆长大,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报了名去应聘。谁料,面试时间提前,而远在新疆探亲的她,无法及时赶到,错过了机会。

  1998年4月,王新萍从临海回到了新疆。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大漠边关,王新萍心中无限感慨,新疆已经不是10年前的那个新疆了,于是,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王新萍开启了经商生涯。开过商店,卖过家具,卖过蔬菜瓜果最终她选择了棉花行业,这一做就是10年。

  2003年,王新萍在阿克苏地区开了家棉短绒厂。一开始,生意是一帆风顺,红红火火,王新萍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不料,2008年4月的一天,一场沙尘暴卷起垃圾堆里的火苗,引发了棉短绒厂火灾,烧毁了厂里存放的棉短绒。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一客户购买棉短绒,拉完货时恰逢周末,因为银行周末不办理对公业务,没法转账。不料,短短周末两天时间,棉花价格遭遇“滑铁卢”,从每公斤十五六元跌至五六元,客户不但不肯支付200多万元的货款,而且临了还退了一车货。无奈之下,王新萍以每公斤二三元的价格贱卖。而时至今日,这笔200多万元的欠款还一直欠着。

  在紧接着的几年时间里,王新萍经营的棉花行业生意一直不景气。2011年4月的一天,又是沙尘暴“惹的祸”,导致电线因刮风短路,电线的火花溅到棉短绒上,又引起了棉短绒厂的火灾。时隔三年的两次火灾,王新萍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于是,王新萍决定改行。2013年,她和丈夫开始做餐饮,在阿拉尔租了100多平方米的店面,开了家金运来羊肉抓饭馆,成为阿克苏地区浙江人第一个做羊肉抓饭的人。为了开这家抓饭馆,夫妻俩还专门到阿克苏一家经营了二三十年的抓饭馆老店去拜师学艺。

  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糯”,因营养丰富且别具风味,在维吾尔族的生活中,一直占据着“至尊”的地位。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因此“抓饭”在当地又被称为“长面子”的饭。

  从一开始经营羊肉抓饭馆,王新萍就下定决心,钱少挣点没关系,但要讲究诚信,不能掺假,一定要做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羊肉抓饭。为此,在食材选择上,王新萍使用的都是绿色无公害食品,羊肉选择新疆当地土羊肉,米选择的是天山雪米,配料选择很普通,花椒、大蒜、生姜、干辣子、盐、味精,不加色素、不加香料、不加添加剂。

  “制作羊肉抓饭不复杂,食材选择很关键,在把羊肉翻炒表面呈金黄色、出香味,胡萝卜粒翻炒到变软后,锅里加入足量的冷水没过食材表面,盖好锅盖,大火熬煮,煮到水烧开,表面出现大量浮沫,用勺子把浮沫撇掉。”王新萍介绍说,“将浸泡后控干水分的大米放入锅中,用铲子背面把大米抹平整,盖好锅盖,转小火焖煮。焖煮有讲究,要每隔一段时间,打开锅盖,用筷子在大米表面扎几个窟窿,再用铲子背面将大米抹平整,盖好锅盖再焖煮,直到汤汁基本收干、大米充分吸收汤汁和油脂变成金黄色即可。”

  正是王新萍的用心经营,她的羊肉抓饭馆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深受大家喜爱,生意兴隆。她的羊肉抓饭还获得了“农一师特色美食小吃”的称号。

  “都说浙江人天生就有做生意的头脑,其实,要想做好生意,就要先学会做人。”王新萍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抓饭馆能有今天,全是靠努力与坚持。”

  兄妹俩的心声:

  “和父辈相比,我们很知足了”

  在王波、王新萍兄妹看来,自己再辛苦,也没有父辈来新疆拓荒时辛苦。他们坦言:“和父辈相比,我们很幸福、很知足了。”

  兄妹俩的父亲王以宾是桃渚镇南门坑村人,上世纪50年代来到新疆支边;母亲孙纪娣是江苏江阴人,随父母来支边。当时,在十九场(即现在的十三团)食堂里干活的王以宾,为人诚实、有责任心,团领导就任命他当班长。每天管着几百号人的一日三餐,王以宾丝毫不敢怠慢,起早贪黑,尽心尽职。

  后来,王以宾和孙纪娣结识,并结了婚。当时生活条件差,没有平房、没有楼房,两人就住在地窝子里。王波、王新萍兄弟姐妹四人,除了最小的弟弟外,都是在地窝子里出生。

  “在我懂事时,父亲跟别人学会了木工手艺,连队里的木制牛车轮子都是他修理。紧接着,又脏又累的冲木料活也是父亲干了。因为有木工手艺基础,父亲还学会了做家具。由于手艺好,大多数人家的家具都是父亲做的。”王波回忆说,“在我的印象中,每天父亲都是早出晚归,满头满脸都是木屑。一回到家,他倒头就睡了。”

  孙纪娣在文革期间是班里的计分员。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白天开荒造田挖渠,晚上还要学习。每天晚上,吃苦耐劳的孙纪娣顾不上疲惫,坚持带领大家读报纸学习。在连队中,孙纪娣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为让大家吃饱饭有力气干活,她拿出自家的钱买菜,拿出自家的面给大家做饭。

  后来,孙纪娣成为了班长,那会儿还没有拖拉机,地里的土地高低不平,只能用独轮车推土,用扁担和筐子挑土。由于劳累过度,孙纪娣好几次昏倒在地里。有一次还昏死了过去,不省人事,医生用银针扎了一个多小时才苏醒过来。

  “有一年种植水稻,当时天正刮着七八级的沙尘暴,母亲整个人都成了黄色,眼里嘴里都是沙子。”王新萍说,“母亲看到五六米宽的农渠垮了一米多。眼看农渠越垮越大,母亲不顾身体来着月经,仍跳进大渠用棉花秆草把渠口堵上了。后来母亲因此落下了终生的疾病。”

  作为军垦一代,王以宾曾荣获过“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孙纪娣获得过“师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者”“工会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对此,王波、王新萍兄妹俩脸上写满了自豪,他们觉得,这不仅仅是父辈的荣光,也是他们的荣光。

  退休后的王以宾,本想带着妻子家人叶落归根,不料,被诊断为肺癌,病痛使他无法成行,直至去世也心愿未了。说到此,兄妹俩一度哽咽。

  现在,母亲还健在,王波、王新萍四兄妹就陪伴着她。他们也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才,有的成为公务员,有的成为会计师,一家子其乐融融。

  在西域天山,王波、王新萍兄妹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依然在默默地奉献、创造、守望,无怨无悔,他们用自身的行动继续抒写军垦二代的“胡杨”人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